三星堆火爆全国的陈列展是怎样“炼”成的?听策展人讲述幕后故事
发布时间:2024-07-15来源:广汉市三星堆古蜀文化研究协会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的金面具。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8月24日,新落成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玻璃幕墙汇成的“古蜀之眼”明亮而神秘,馆内人流如织,慕名而来的游客在展品前久久驻足。三千年前辉煌灿烂的古蜀文明,让人惊叹,令人神往。 很多观众不知道的是,为了新馆按时对外开放,三星堆博物馆的策展团队作为联合策展方之一,近三个月放弃了周末和节假日,夜以继日加班加点。新馆从展厅设计、叙事线索,到灯光氛围、色调处理,一字一词的拿捏,每件文物摆放的位置、角度等等,事无巨细,都凝聚着团队的智慧和心血。吴维羲,三星堆博物馆学术研究部部长、策展人、副研究馆员,就是这个团队中重要成员之一。除了全程参与新馆陈列设计之外,近几年三星堆博物馆在国内最具影响力、备受好评的几个陈列展,无不出自他手。策展人在文物展览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吴维羲说,作一个通俗而形象的比喻,“(策展人)既是编剧,又是导演。”
01 陈列展背后的策展人 轻轻推开三星堆景区管委会402办公室的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摞摞高高码放的书籍,书柜、窗台、办公桌上,四面皆是,历史、艺术、宗教、哲学……各种门类的专著琳琅满目,让原本就不大的办公室略微显得局促。重重书堆包围之中,一个清瘦的身影正专心致志地伏案工作,此人正是吴维羲。 “说起来,我和三星堆挺有缘的。”吴维羲是土生土长的广汉人,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小受到翰墨书香的熏陶,中学时代看到过一本有关三星堆文物介绍的小册子,青铜神树、大立人、纵目面具等三星堆宝物的形象,让一个求知若渴的少年感到神秘而新奇。1996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时,恰巧赶上三星堆博物馆建设期间,品学兼优的他,如愿踏进博物馆的大门。 走上工作岗位后,吴维羲保持了学生时代勤奋好学的习惯,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深耕修行。他先后师从四川大学的何崝教授学习古文字学、先秦史、诗古文辞,成都永陵博物馆研究员樊一学习文献学、目录学、陈列学。1998年结业于四川大学哲学与艺术学院,2001年参加了国家文物局全国陈列艺术提高班。2008年起,开始独立操刀担任策展人。 “策展人是一个外来词汇,翻译自英语curator,在国外有文物监护人、管理员的意思。举办陈列展是博物馆最核心的业务,策展人堪称陈列展背后的灵魂人物。”吴维羲认为,在当下,简单罗列展品的“文物定位”式陈列设计已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现在文博界更多地是围绕主题讲故事的“信息定位”型陈列展览,充分运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来配合和展示,策展人既要如导演一般负责总体方案设计,确定内容框架、叙事逻辑与线索、展品组合,从内容到形式、从宏观到微观进行把控,还要撰写从前言到结束语以及重要展品说明等的所有文字,如同编写剧本。此外,还要审订空间设计与平面设计图纸,与设计师随时进行深度沟通和讨论,以求形式设计准确地表达陈列意图,让走进博物馆的观众“能看懂、有兴趣、得教益”,让观众能享受博物馆、享受文化。 有人说,举办成功的陈列展就好比博物馆的一张“脸”,最关乎博物馆的形象。近年来,三星堆博物馆频频出圈,成为国内网红博物馆之一,离不开几个掀起观展热潮的陈列展,这其中既包括临时特展、也包括常设展,而其策展人,都是吴维羲。
02 每次策展都是自我提升的过程 2019年10月31日,“和乐天下——中原古代音乐文物瑰宝展”在三星堆博物馆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展览历时3个月,观众超过20万人次,微博上的展览相关话题阅读量达640.2万。来自河南博物院的172件/套史前到明清的中原音乐文物精品,跨越时空,奏出了绵延千年的和谐乐章,承载着华夏历史和民族记忆的“心灵之声”,余音绕梁,久久不忘。观众在观展后意犹未尽:“非常独特的视角,精心设计的展览内容,凸显现代的展陈理念!”“感谢主办方提供了如此丰富的实物资料,让沉睡于文字的中国音乐生动地展示于观众面前……”河南博物院方面有关人士表示,这批中原音乐文物在国内外10多个地方都展出过,三星堆博物馆的展陈设计独具特色,效果最好。该展获评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云展览”影响力全国第七名、社交平台推介力全国第七名、网民吸引力全国第五名。 观众的认可、业内人士的赞赏、媒体排行榜的荣誉,是对策展人吴维羲最好的奖励。只有他自己才清楚,为筹备本次展览,他熬了多少夜,白了多少根头发,有时候坐车、吃饭都在琢磨,半年多时间啃完了两本音乐考古类著作、四本音乐史方面的专著。“有句话叫‘博观而约取’,看完这些书籍后,提炼浓缩形成自己的观点,理清故事主题和叙事逻辑。一场好的展览需要吸收各学派的观点、不偏颇于一家之见,体现该领域最新的学术成果。每次策展,可能都是走进一个全新的领域,促使你不断地学习和自我提升。虽然累,但完成之后获得的那种成就感,又是最幸福的。” “和乐天下——中原古代音乐文物瑰宝展”展陈文物。 在展览方案“总体设计说明”的“缘起与展题释义”中,吴维羲写道:“本次展览主题出自《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礼序乾坤,乐和天地,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宏大气魄。‘和乐(yuè)’意为纯正的声音感发人心,和洽共鸣而产生美妙和谐的音乐。同时,展题也可读作‘和乐(lè)天下’,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祝福天下和气致祥、其乐融融。”立意之高远,匠心之佳妙,令人回味无穷。 “和乐天下——中原古代音乐文物瑰宝展”的设计匠心独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音乐文物展特别采用了“有声展”的形式,将琳琅满目的古代乐器与音乐图像以及复原影像、拟古乐曲相结合,并在展厅中多处设置“定向音响”,为大家呈现一场穿越时空的“视听盛宴”。所谓“定向音响”,是指观众站在展品下方就会听到优美的古乐曲,且不会干扰其他展区的参观。这些科技手段的运用,增强了展览的可看性、趣味性与新鲜感,让观众深入体验到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魅力。而这些表现手段,都是策展人吴维羲在设计方案中提出来的。
03 真正让三星堆文物“活”起来 2020年,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基本陈列改造升级,由吴维羲担任总体设计、总撰稿、形式设计监制的“三星伴月——灿烂的古蜀文明”陈列展成为综合馆的常设展,大量新颖的形式和高科技手段的使用,令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博爱好者耳目一新。 “三星伴月——灿烂的古蜀文明”之“三星堆之眼”。 一走进展厅,首先吸引人目光的是厅顶上一只巨大的菱形“眼睛”,它依据三星堆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特殊文化元素——眼形青铜饰件设计,用高科技手段制作出一个异形超大显示屏,在“眼球”张开后,里面循环播放三星堆考古进程中的大量经典镜头,地面的台镜中也同步播放着更加清晰的影像,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被称为“三星堆之眼”。 吴维羲说,“三星堆之眼”的创意和设置,是策展团队在和形式设计师的反复沟通中碰撞产生的火花。“一方面让观众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大致了解三星堆考古史,提示观众通过考古之眼,看到一个无限精彩的古蜀社会;同时也是告诉观众,考古工作仍在继续,希望未来有更多发现。” “三星伴月——灿烂的古蜀文明”陈列展,凸显古蜀国的神秘、肃穆。 这是三星堆博物馆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规模改造,在展台、背景、灯光、色彩、文字说明、插图、表格等诸多方面,都大胆采用了全新的表现形式和技术,使展品更突出,内容更丰富,光线更柔和,效果更显著,给观众一种回到远古、身临其境的感受。例如在“三星堆王城”单元,通过以多媒体为重心的多种手段,对古蜀国三星堆古城的营建方式、城墙的修筑方式、规划布局进行展示,并以城建人的叙事反映古蜀人的生活和文化交流;在青铜大立人像旁边的小展柜中,一侧用动漫的手法展示了他身上穿的三层华服的式样图案和穿戴方法,另一侧则用虚拟的手段探讨他手中可能拿的是什么祭器,真正做到了“让文物活起来”。 综合馆陈列展升级后,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打卡,他们在网络上发出感叹:三星堆是“值得去很多次的地方”“最值得去的博物馆,没有之一”。而三星堆考古队老队长、著名考古学者赵殿增参观完后更是感叹“惊喜连连,欲罢不能。”该陈列荣获2020年四川省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另一常设展,同样由吴维羲担纲打造的青铜馆的基本陈列改造提升“人神共舞——神秘的青铜王国”,荣获2022年度四川省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2023年7月,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惊艳亮相。新馆由三星堆博物馆与四川大学陈列研究所联合策展,吴维羲是重要参与者之一。新馆展陈分为“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天地人神”三个展厅,共展出陶器、青铜器、玉石器、金器、象牙(含象牙雕刻)等各类文物1500余件(套),有近600件文物为初次展出,其中包括6座新发现祭祀坑出土的300多件珍品。展览坚持科普性与艺术性并举的理念,强化文物的视觉冲击力与艺术感染力,全面提升了观展体验。尤其是许多高科技场景布置,更是让观众一秒沉浸式进入三星堆的世界。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的沉浸式空间。 在文博领域经过多年的磨砺,吴维羲认为,一个成功的策展人,必须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在深入研究藏品的基础上,还应尽量知悉各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和材料,善于营造故事化、情境化的展示氛围,“既要懂内容(设计),又要懂形式(设计)”,才能满足观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陈列的科普性和艺术性并举,注重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观赏性、趣味性、互动性的互融互彰,是我和团队一贯坚持的策展理念。”
04 不止一种精彩的“斜杠人生” 不止是三星堆,这些年来省内及德阳地区的许多展览,如盐亭博物馆基本陈列《云章西陵风华盐亭——盐亭博物馆历史文化陈列》、广元曾家山中国麻柳刺绣陈列馆基本陈列、德阳文庙基本陈列之一《大哉孔子——孔子生平事迹与成就》、什邡市博物馆基本陈列《什邡五千年》、罗江范家大院的系列陈列等等,都是由吴维羲担纲总体设计和总撰稿人。此外,他还先后应邀担任资阳博物馆、升钟水库博物馆、德阳博物馆基本陈列及四川省博物院“山高水阔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的内容方案和形式设计方案的专家评委。要说德阳文博界策展方面的领军人物,一定非他莫属。 吴维羲在学术研究方面同样颇有建树,先后获得过国家社科基金优秀项目、“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奖”等,其合著《三星堆:古蜀王国的神秘面具》(中英版)作为“向世界说明中国”书系之一,于2014年由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克强赠送希腊伊拉克利翁博物馆。工作之余,他在书画方面也有所造诣,曾应著名艺术策展人赵丹虹之邀在上海举办个人作品展,绘画作品为多家国内外公共机构收藏,书法作品参加全国、四川省书法名家展,书法论文多次荣获国家级大奖。学者的朴实严谨、艺术家的浪漫与想象力,在他身上毫不违和,或许,这正是他在策展领域游刃有余的内在原因之一。 2021年,他被评为首届四川省博物馆优秀策展人;2023年初,荣获2022年度“广汉榜样”;2023年5月荣膺2022年度德阳英才计划“文化卓越人才”……荣誉纷至沓来,吴维羲待之以平常心,勤勉奋进,永不止步。 吴维羲参加美国宝尔博物馆三星堆文物特展布展。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且沉潜求索,稳步前行。”在传播古蜀文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策马扬鞭,励志笃行……
